近日,多家媒体援引日经中文网消息称,拥有115年历史的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有限公司(下称“紫光辰济”)将要被日本津村药业控股的平安津村出资49亿日元(约2.5亿元人民币)收购。该消息也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该事的背后,更折射出产业的隐忧:中医药界“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或已不只是戏言。
天眼查信息显示,紫光辰济的收购已完成,公司股东已经变更为平安津村有限公司,持股率为100%。平安津村有限公司是津村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于2018年设立的合资公司。穿透股权,津村目前持有紫光辰济56%的股权。
(相关资料图)
紫光辰济并不是津村第一次收购中国中药企业。
2021年4月,津村曾收购中药饮片企业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花费12亿元。该公司目前注册信息已更名为平安津村药业有限公司。股权穿透后,津村目前持有其44.8%的股权。
此外,2022年8月主营中成药的健民集团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将与平安津村合作建立一家新公司“津村健民制药有限公司”。
2023年3月津村制药增资天津中药产业基地项目。
为什么中国的中药企业最近频繁被日本收购,是小日本阴谋还是另有所图,我们简单来看看。
一、此次被收购的陕西紫光辰济药业算是中国中药企业的一个惨烈缩影。
估计大部分人并不知道紫光辰济药业背后的大股东实质是目前各种经营不善的同方集团。
同方股份主业经营能力常年不佳,依靠资产出售等非经常性损益维系。粗略计算,2016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同方股份扣非净利润合计为-93.37亿元。
变卖资产已经是目前同方维持生存的关键所在。
2023年4月13日,该公司全资附属同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拟向平安津村有限公司出售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有限公司的66%股权,代价为约人民币1.68亿元。
同方对此出售解释的原因主要是下面3项:
1、传统中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严重影响目标集团的盈利能力;
2、目标集团所处的传统中药行业自2022年年初起受到中国内地持续推进的医改政策影响,给目标集团后续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3、目标集团过去两个财政年度对该集团收入的贡献占比相对较低(不超过10%),且其盈利能力微弱。
我们简单归纳为两点:做医药不赚钱、2022年医改政策影响。
二、中国中药企业不赚钱吗?
刚才开篇也说了,从全球的角度,中药的专利和市场基本已被日本和韩国所垄断,中国发展落后导致于基本和国际市场无缘。目前仅靠国内市场维持生计。
而国内,从病人角度,对中药是毁誉参半。
但你说中医在中国完全没有市场,国家没有扶持,那肯定是不对的。
如果不是国家保护,中医估计30% 市场份额也没有。
国家许多政策都是直接帮扶中医的,比如说中医院暂不执行“DRG医保付费模式”,大致意思就是在中医院内销售的所有中成药产品将不受医保限额支付的影响,再比如继续保持“中药饮片在医院25%加成率”,而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就发正式文件要求全部执行药品零差率。目前只有中药饮片(配方颗粒)除外。
这些手段其实都是国内政策对中医的扶植。但过多的保护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
大量的房地产资本开始转移到中医药领域,在政策保护下,中成药的价格虚高、质量参差、靠关系准入,这些助长了更多无良的中药企业,这又反而降低了中药的品质,群众的口碑就变得更差了。
我们还记不记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大家非常担心中国的汽车工业、大家电等行业会被其他国家吞噬,但是几十年下来,经过短暂的阵痛后,中国的汽车工业从倒塌,到合资,到现在独领风骚,反而在竞争中存活发展得更好。
这其实证明了过度地保护不是好事,中药的所谓保护,和准入门槛反而害死了中药的发展。
三、2022年,同方所提到的中国医改政策的变化,成了压倒不少中药企业的最后稻草。
到底2022年中国医改做了啥。其实,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中成药进入国家采购。
2022年3月27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这也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中成药带量采购要来了。
中成药集采,我们普通老百姓不是一直觉得是好事吗,怎么到了中药企业嘴里却成了营业不确定和出售的理由呢?
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看出猫腻了。
西药的国采,我们早就在媒体看过很久了,药品的价格通过国家集中采购和谈判,某些西药的价格甚至于降了90%。
为了保护中药企业,或者说国家为了维持他们的高毛利,中国是煞费苦心(居然有人把中医下滑归功于政府不扶植),但是显然,集采将剥夺某些中药企业赖以生存的价格虚高。
集采一方面是放大了中药采购的规模,但另一方面也确保了只有优质企业,优质价格才能入围。事实上那些喜欢走歪门邪道的中药企业那就是巨大的打击。
中药这几年的过度保护,以及房地产资本的滥用,导致的良莠不齐,价格虚高,质量参差,真的让国人爱恨交加。
我自己是有亲身经历的。为了调养身体,我特意去了一家广东非常有名的连锁中医馆。事实上,这里坐镇的医生都是广东各大医院的名医。这些名医几百的挂号费暂且不说,光开出的一个疗程的中药,则是上千元的存在,而一个疗程也就一周的剂量。
请问有哪个普罗大众接受的了如此高企的中药治疗。
最终,中医反而成为中国富人的专利。而普通老百姓,只能被迫支付在国家保护下的高企的中药价格。过度保护,其实才是中药目前发展到现在,越来越不思进取的关键所在。
连“大名鼎鼎“的同方都在出售公告上明确国改是他们出售的理由。那么你可想而知那些中小中药企业是靠什么生存下来。是国家补贴,还是老百姓补贴。我看主要还是老百姓补贴吧。
此则新闻出来,媒体聚焦在日本巨头密集收购中国企业。我个人对日本极为反感。但我想,利用全中国人对日本企业的憎恶,来引起民族仇恨,进而唤起大家或者政府再次对中药企业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扶植,这也许才是此次一夜之间日企阴谋论媒体热搜的关键所在吧。
中医药企业躺在补贴和扶植的道路上太久了,早已不知道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