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新民晚报   2023-06-20 11:30:39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华文明在5000多年发展演进中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标识和精深厚重的文化精髓。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仅有助于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文明创造能力,揭示中华文明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的奥秘;而且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还有助于向世界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展现中国力量,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内在要求。中华文明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又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突出特性。中华文明赓续不断、生生不息,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注重守正出新、革故鼎新,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由多民族共同创造,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胸怀同世界其他文明开展交流互鉴,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倡导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滋养,具有突出的和平性。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有助于揭示和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提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同时要看到,国际上一些人或出于意识形态偏见,或出于所谓“西方文明优越”的傲慢,对我们仍存在一些误解曲解。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振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志气、骨气、底气,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凸显中华文明世界意义的内在要求。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既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要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都可以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仅能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而且能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造福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漫长历史发展、众多因素积累、各个民族贡献,留下数不胜数的文化典籍,形成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如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这些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蕴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革命文化诞生于血与火的革命岁月,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中国人民书写的红色文化篇章,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在革命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集中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革命文化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深入挖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形成了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精神标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精神标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形成了塞罕坝精神、工匠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精神标识。只有深入挖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才能不断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并对此作出全面部署。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需要在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基础上,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关键在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既要传承弘扬已经形成的精彩话语,也要进行话语创新,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华文明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要把叙事逻辑、叙事内容、叙事技巧、叙事效果等贯通起来,体现专业化、系统化、大众化,增强叙事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进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业态、机制等创新,打造更多传播精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加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规律,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华文明的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以情感的沟通、理性的说服、价值的共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提升传播效能,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只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充满生机活力。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创造的,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是贡献世界、造福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积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同时也要秉持平等谦逊的态度,了解各种文明,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作者为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最近更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