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自强 (湖南工业大学)
(资料图)
近日,四川南充,有人发布视频称,当地一幼儿园在新学期家长会上,让家长宣誓:无条件配合老师。此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评论道,“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传销现场呢”。(9月8日 澎湃新闻)
相关视频显示,室内高挂的横幅上写着“高坪实验幼儿园新学期家长会”,台上有人领誓:“我将无条件地配合老师。”台下不少人举起右手,跟着宣誓说:“我将无条件地配合老师。
这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魔幻宣誓仪式,从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都透射出畸形的家校关系:家校双方并非是以推进孩子学习成长为共同目标的平等主体,双方并非是合作、互动关系,而是上下级才会使用的“无条件配合”关系。而所谓的“无条件配合”,则与现代化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其自由发展以及家校共育的教育观念根本相悖。
9月7日,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该幼儿园工作人员表示,相关视频已经删除,并且类似的宣誓活动很多幼儿园都会举行,该活动的目的也是让家长配合老师一起努力照顾、培养、教育好孩子,初衷是好的。网上的视频存在着掐头去尾的情况,“后续会注意措辞”。
这份回应则增添了更多的自相矛盾之点,首先,从形式看,既然是为了家校共育、共同促进孩子的教育,比起和家长真诚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宣誓”这种形式大于实质的做法究竟有几分作用?其次,从内容看,既然宣誓的目的是“让家长配合老师一起努力照顾、培养、教育好孩子”,那为什么会出现“无条件配合老师”这样的“霸王”话语,毕竟在无条件配合之下,又有几分家校共育可言?
此外,“无条件配合老师”背后还有一个预设,家长必须让渡其作为孩子教育的参与者的权利,即家长无须也不能监督学校的行为,更不能表达不满,尽管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机关应当接受监督,家长作为利益攸关者,无疑是教育机关最大、最重要的监督者之一。
值得提出的是,许多家长因为害怕老师给自己的孩子“穿小鞋”,对于学校、老师的任何做法,往往是敢怒不敢言的,就算是不满学校、老师的安排,也尽力去做,此前引发广泛热议的“家长批改作业现象”就是一个明证,根本上也是家校间的不对等关系。而“家长无条件配合老师”的宣誓则将这一“潜规则”放到明面上来讲了,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家校间的不对等关系。
而家校间的不对等关系的加剧,一方面会使得学校、老师的权力失去监督与忌惮,从而为近期如“某地9岁女生被老师打碎头骨”等教师严重失德、违法事件埋下种子;另一方面,沟通的减少,无条件服从的增多,也会渐渐加剧家校间矛盾。
的确,幼儿园是许多孩子们第一次进入校园,也是孩子们系统的教育和社会化的开始,难教、难管、劳心费力无疑是幼龄教育者的一个共识,但越是难教、难管,也就越需要家校密切交流、沟通和合作,在共育中找到教育的最优解,而不是矫枉过正地要求家长们“无条件配合老师”,这与本该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晃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离得太远了。
这也给许多仍在践行着畸形的不对等家校关系的教育者们提了个醒,家校共育的边界应以孩子这一最大利益者的最大利益原则为唯一准绳,在此基础上,划定双方的行为边界,并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而不是打着“初衷是好的”的幌子,破坏家校共育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