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新网安徽新闻3月7日电(通讯员 赵富强)文化是民族血脉,是群众的精神食粮。近年来,界首市王集镇坚持把发展传统文化事业作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让传统文化之花在文明实践中绽放,让老百姓从文化“温饱”逐步走向文化“小康”,为乡村文化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文明实践阵地,让群众有处去。全镇12个村按照“群众需求在哪里,场所就建在哪里”的原则,并围绕“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方式,盘活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建造乡村大舞台、文体活动室、阅览室、文化墙、大讲堂等阵地,并按照标准配齐图书、电脑、乐器、健身器材等设备,实现了活动场所设施老、中、青、幼全覆盖,让群众有地方下棋、健身、学习,把阵地建成当地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最佳场所。
乡村文化讲堂,让百姓学知识。定期组织开展国学、传统文化、法律知识、移风易俗宣传等一系列大讲堂活动,通过拉家常、讲故事、读政策的方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想,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提升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群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营造人人热爱文化、人人学习文化、人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特色文艺活动,让农村变热闹。依托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组织开展 “送戏下乡”“乡村春晚”“丰收晚会”“魔术杂技艺术节”“皖北戏迷擂台赛”等特色文化演出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百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乐享“文化大餐”,提升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